文章分類Article
為何需要撿骨?|苗栗生命禮儀|新竹生命禮儀
為何需要撿骨?認識撿骨的意義與流程
當至親離世後,我們總希望能以最莊重的方式送他們最後一程。其中,「撿骨」是一項重要且充滿文化意義的儀式,許多家屬雖然知道這個流程,卻不清楚背後的原因與象徵。本文將為您說明撿骨的目的、流程與常見疑問,幫助您更理解這項傳統。
一、什麼是撿骨?
撿骨,又稱「撿金」、「拾骨」、「拾金」,是指在火化後,將亡者的骨骸遺留部分由家屬或禮儀人員撿拾、整理,再移入骨灰罈中,進行入塔或安厝的儀式。
在台灣與華人社會中,這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喪葬環節,不僅是一種對亡者的尊重,更富有宗教與文化上的象徵意義。
二、為什麼要撿骨?
撿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:
1. 表達對亡者的敬意與送別
火化後親手拾起骨骸,是子孫對長輩的最後孝行,象徵對生命的尊重與不捨。
2. 協助亡者靈魂圓滿
根據佛教、道教信仰,撿骨是幫助亡者安然轉生或投胎的必要儀式,代表身心離苦、靈魂得度。
3. 正式進入「入塔/土葬」程序
火化後的骨灰與骨骸須整理收納進骨灰罈或骨灰盒中,方便後續安置於靈骨塔、墓園或家族墓地。
4. 傳統文化的延續
在傳統社會中,撿骨也象徵「人死歸根」,是家庭倫理與孝道的一種延續與實踐。
三、撿骨流程大致怎麼進行?
撿骨通常於火化結束後約30-60分鐘內進行,流程如下:
-
等待火化結束,進入拾骨室
-
由撿骨師協助開爐、展示骨骸
-
家屬行禮後,由指定長子或長孫動手拾骨
-
骨骸依照順序(腳→身→手→頭)撿入骨灰罈
-
封罈後,由禮儀公司協助安奉或入塔